长江流域小麦赤霉病发生警报
作者: | 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14-04-22 | 切换:
简体
繁體 | 字号:[
小 中 大 ]
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,由于菌源广泛存在、小麦主栽品种抗性差,且长江流域麦区4月中、下旬将出现连阴雨天气,恰逢该地区小麦处于抽穗扬花的易感生育期,具备病害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。预计小麦赤霉病在长江流域流行风险高,其中,湖北江汉平原、安徽沿江和江淮南部、江苏沿江和里下河等麦区大流行,重庆、四川东部和北部、河南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其他麦区偏重流行。
一、长江流域大部田间带菌率高,具备大流行的菌源量
4月上旬调查,长江流域麦区稻桩子囊壳丛/株带菌率高于常年,菌源量接近大发生的2012年。四川、贵州株带菌率为0.5%-2.0%,重庆株带菌率为1.3%-7.5%;湖北株带菌率为1.3%-12.4%,江汉平原为10%左右;安徽丛带菌率一般为5.3%-29.0%,大部分地区在10%以上,株带菌率大部分地区在1%以上;江苏各地丛带菌率大多为近年最高,沿江、里下河、沿海部分地区高于10%,普遍高于大流行的2012年,其中通州最高为38%;浙江丛带菌率为2%-44%,其中平湖、海盐、桐庐和建德分别达到44%、38%、23.5%和20%,而平湖的株带菌率高达20%;上海丛带菌率平均为40.9%、最高67%,株带菌率9.5%、最高18%。
二、小麦品种抗性差,易感生育期与病菌侵染期吻合度高
长江流域麦区引入北方高产品种,加之地方品种抗性下降,导致主栽品种赤霉病抗性整体较差。如湖北主栽品种鄂麦、郑麦系列,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麦区主栽品种扬麦、宁麦系列,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强;而江苏沿海、沿淮、淮北及里下河麦区、安徽沿淮和淮北麦区区主栽品种淮麦、郑麦、豫麦、济麦、烟农系列,河南南部主栽品种郑麦、周麦系列,均不抗赤霉病。
今年长江流域麦区小麦生育期正常或偏早3-5天,抽穗扬花期为4月上旬末至4月下旬,是赤霉病易感生育期。据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地4月上旬调查,赤霉病菌子囊壳发育与小麦抽穗进度一致,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当地小麦易感生育期吻合程度高,预计湖北大部、安徽和江苏江淮南部及以南麦区、浙江中南部为4月上旬末至4月中旬前中期,安徽和江苏江淮中北部及淮北、浙江北部、上海、河南南部为4月中旬后期至4月下旬。
三、长江流域麦区降雨天气多,对病害流行十分有利
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报,4月13-22日,四川盆地东部及贵州东部、江汉、长江中下游等地多降雨过程,主要降雨时段在15-16日、18-19日及21-22日,且大部分地区4月16-22日将出现小雨连绵、大到暴雨频发的天气,对赤霉病菌孢子释放和侵染十分有利,具备赤霉病偏重至大流行的天气条件。
鉴于小麦赤霉病流行快、损失重的特点,长江流域麦区应根据小麦生育期的进程,尽早施药预防,并注意雨停间隙补施或二次施药,最大限度减轻赤霉病发生程度和危害损失。黄淮麦区,要根据当地小麦抽穗扬花进度和天气预报情况,及时发布病害中、短期预报和警报,明确侵染适期和重发区域,科学指导适时防治,确保小麦优质丰产。
(来源:病虫测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