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周有幸听到两位农业大佬从宏观角度谈中国农业的未来,很有启发,简要转述并畅想下粗略的投资机会~
一位是已从种业大咖华丽转型为现代农业服务的领航人
他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解读农业,定义了“产业公平系数”,即用农业占GDP比重除以农业劳动力占比,中国大约只有0.2-0.3,意味着就是30多个和尚分8个馒头。
而美国、法国、加拿大、巴西等农业大国系数均在1.0以上,平均1个和尚有1个馒头。较低的如德国,也有0.5左右。可见中国农业劳动力与其所创造的产值相比极其不协调。
结合十九大定的调子“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”,而三农又是其中最大的不平衡和不充分,意味着未来农村单位劳动力效率要大幅提高,农民收入要大幅提升。
如何实现这个提升?最直接的逻辑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,当然这是个长期问题,因为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,短期城镇消化吸收不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,那么农业现代化也是个渐进的过程。但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也必然要伴随着全程机械化及适度规模化,才能真正的解放劳动力,提升产业效率。
从这个角度看,生产效率提高将是未来十年大农业的核心主题。
1)用新的方法论来改造农业,这是系统化农业服务的机会,比如农信互联、美来众联分别在养殖业和种植业对产业链的重塑,农业领域必将诞生新形态的龙头企业。
2)用新的工具来提升和指导农业,比如全程机械化(虽然国内产品与迪尔、久保田等国际巨头仍有差距,但能否在细分领域或以合资形式来切蛋糕?)、无人机飞防、农业大数据等。
另一位是中国期货市场最早一批“红马甲”,现在是谷物期货领域的大咖。他从交易角度展望未来农业产业链的新格局
回顾过去十年,发现农业产业链利润分配是严重偏向于下游的,饲料、养殖企业都赚钱,养殖出了千亿市值的温氏,饲料百亿市值者若干,双胞胎如果上市起码也是400-500亿市值。但中游交易、上游种植的日子都很艰难,与产生ABCD四大粮商的发达国家相比,这种产业生态一定是有问题的。
问题出在哪儿?核心在交易环节。CBOT自19世纪就成为美国大宗农产品的定价和交易中心,农产品交易采用点价基差交易模式(某月期货合约价格+升贴水),价格透明,几无账期,交易公平,因此交易能力最强的机构获得最多利润,也产生了ABCD这种巨头。
中国虽然有期货市场,但因为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差,中游交易商没办法推动下游接受基差报价,也就没有公平定价的机会,下游相对强势,故能获取产业链大部分利润(相比美国,我国饲料的单吨利润确实高出一倍)。
随着中国种植业规模化的推进,未来谷物标准化程度提升,交易必然会向美国模式靠拢(国内豆粕已实现)。那么产业链利润也会重新分配——也就是倾向于中游或上游(某饲料龙头在积极介入产业链中上游,也算是一个佐证)。
当然现在没法判断中游和上游具体哪个环节受益更多,但现在有一个具体的标的——中国土地托管先锋企业美来众联——是确定受益的,因为既通过服务种植环节掌握了上游资源,又通过联合粮商大连生威进入了中游交易,两条腿走路,不管利润流向哪块,都能节流......
沿着这个思路,有上游资源的粮商,或能解决粮食销售的种植服务商,将是未来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的受益者。
相反,饲料企业的黄金十年结束,叠加中上游溢价能力提升,会否再来一轮洗牌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