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700多年,我国就有治虫的记载。目前,我国危害农作物的有害生物有1600多种,其中害虫830多种、病害720多种、杂草60多种、鼠害20多种。可以说,农业生产史就是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调查,全世界每年被病虫害夺去的谷物量为预计收成的20%-40%,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。
据统计分析,十年来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中,以“三虫三病”为主的水稻病虫害,年均发生14亿亩次,防治22亿亩次;以“四虫四病”为主的小麦病虫害,年均发生9.4亿亩次,防治12亿亩次;以“四虫一病”为主的玉米病虫害,年均发生10.6亿亩次,防治9.5亿亩次;果树病虫害年均发生4.5亿亩次,防治5.7亿亩次,挽回1800多万吨;蔬菜病虫害年均发生4.6亿亩次,防治6.7亿亩次,挽回4700多万吨。此外,农田杂草年均发生14.5亿亩次,除草剂使用量(折百量) 突破10万吨。
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,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。但是受气候条件、耕作模式等影响,我国农作物生产中的病虫草害呈现逐年加重趋势。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,为了绿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建设,推广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意义重大。魏启文主任在会上提出,我国绿色防控能力明显增强,已开展100个“绿色防控示范县”建设,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实施面积已超8亿亩,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7%。同时,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,目前防治服务组织达98643个;从业人员141.5万人,拥有大中型药械63.4万台;日作业能力达1.1亿亩,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.7亿亩次;防统治覆盖率达40.1%。而近期公布的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》,更是让行业法制建设走进新时代!
由于全球气候变暖、农药过度使用、种植方式改变、传播途径增加等因素影响,我国目前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产生变化、药剂抗药性问题突出、病虫害灾变因子增多、外来病虫传入风险加大,魏启文主任就我国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六大特点进行了分析。
一是稻飞虱、稻瘟病、小麦赤霉病、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重发频率上升;
二是草地贪夜蛾、黏虫、飞蝗、稻纵卷叶螟、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此起彼伏;
三是小麦赤霉病、条锈病、稻瘟病、马铃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间性暴发;
四是玉米螟、水稻二化螟、小麦纹枯病、白粉病等常发性病虫害稳中趋降;
五是草地贪夜蛾、水稻黑条矮缩、白眉野草螟、二点委夜蛾等新发病虫得到有效控制;
六是重大疫情阻截效果良好,比如柑橘黄龙病发生面积下降26%,有效阻截苹果蠹蛾向黄土高原、环渤海苹果主产区扩散,有效阻截东北边境地区马铃薯甲虫扩散等。
对此,魏启文主任提出,在防治策略上,应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、同步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、一体推进精准防治与精准用药协同。监测预警方面,应健全监测预警体系,推行标准化、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,规范病虫害情报发布。
而说到农药研发,魏启文主任强调,农药要绿色,不仅原药要绿色,助剂也要绿色,关注绿色小分子农药、植物源农药、水基化制剂。同时,农药品种要适宜防治的要求,应防漂移、抗蒸发,剂型应适宜精准施药的需要,需要关注低空、低量施药及航空专用剂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