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。
业内专家学者划定了会议的六个关键词: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
农业高质高效
会议指出,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,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,实行党政同责,“米袋子”省长要负责,书记也要负责。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。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,促进产业稳定发展。要支持企业走出去。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。
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,强调农业高质高效,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,延长农业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,保障供给链,解决亿万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吃安全。与此同时,农业要有效率,要有竞争力。不同区域,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,可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,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产业,提升农业竞争力。
乡村宜居宜业
会议强调,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,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,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,创新乡村治理方式,提高乡村善治水平。
张红宇称,农村宜居宜业,就是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乡村建设行动具体化,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特别是要把老百姓的饮用水、道路交通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、农村能源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。让农村公共服务在新的层面上有大的资源要素,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,强化基础设施建设。聚焦农村人居环境,使农村更加美好,让人们安居乐业同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,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。
农民富裕富足
会议指出,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,补上技术、设施、营销等短板,促进产业提档升级。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,多渠道促进就业,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搞好社会管理,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、有就业、逐步能致富。
张红宇认为,从农民富裕富足的角度看,就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聚焦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,蓄集脱贫攻坚的有效政策和做法,实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,在更高质量的新的发展阶段有更好的获得感、安全感和幸福感。
脱贫攻坚
会议指出,党中央决定,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,对摆脱贫困的县,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。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。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,合理把握调整节奏、力度、时限,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。
张红宇分析,脱贫不脱政策、不脱帮扶、不脱责任、不脱监管,所以各种资源要素还要向经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倾斜,包括投入、项目安排、有关政策都不要脱钩。与此同时,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长,让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有明显的缩小,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。
农业农村现代化
会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,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、指导思想、总体要求,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称,在抓整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,治理的现代化目前是主要的抓手,包括公共设施均等化、服务的均等化。所以下一步“三块地”的改革怎么走,怎么从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观点谋划改革,是新的课题。
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、经管学院教授赵霞称,需要持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,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推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;加快农业转型升级,优化农业生产布局,不断壮大全国的特色优势产业,走质量兴农、品牌强农之路;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,持续培育和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,增强产业市场的竞争力;强化农业科技支撑,充分利用5G、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高新技术,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;继续优化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,稳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、金融保险、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,大幅度拓展“绿箱”政策空间。
乡村振兴
会议强调,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,稳住农业基本盘、守好“三农”基础是应变局、开新局的“压舱石”。构建新发展格局,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,农村有巨大空间,可以大有作为。
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,我们在奔向第二个百年目标,那是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、更加安全的发展阶段。这个阶段更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,要素平等交换,实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目标。”张红宇说。